中醫治痛風手段多 治標也治本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醫治痛風手段多 治標也治本


    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是痛風發病基礎

    有一種痛不欲生的痛,叫痛風的痛。痛風是嚴重的代謝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而且病情頑固、遷延難愈。不少人為治痛風吃了不少藥,但尿酸一直居高不下,還出現其他腎功能受損等問題。

    中醫專家表示,痛風起因於人體正氣不足,多因素作用下病情反復發作,讓人痛苦不堪。需中藥和外用膏藥、洗劑、針刺等非藥物治療手段相結合才是最佳治療方式。

    痛風折磨12年,中藥治療一個月尿酸下降

    陳先生今年52歲,自他40歲以來,高尿酸血症伴痛風反反復復,讓他受盡折磨。他自述十多年前因長期飲啤酒,又喜歡吃螃蟹,雙腳大腳趾紅腫疼痛,一年后膝關節也遭殃,尿酸最高時有760μmol/L,伴有高膽固醇血症,並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吃了治療痛風和關節炎的西藥,雖然疼痛有所緩解,但尿酸居高不下,一直在600μmol/L以上,而且飲食稍不注意或疲勞就會引發痛風。近年來還出現腰酸腰痛、肌酐升高的問題。

    他於是轉看中醫。醫生望聞問切后診斷為痛風屬肝脾腎虛、濕濁困阻、氣滯血瘀。用健脾化濕利水、疏肝通絡化瘀兼補肝腎的中藥僅四天,他就發現關節已基本不痛,多次復診不斷調整藥方一個月后,尿酸從785μmol/L下降到585μmol/L,連續服三個月,尿酸降到485μmol/L,肌酐降到正常值內,其間沒有反彈,服藥期間關節也沒有腫痛。醫生叮囑要繼續鞏固治療,同時注意飲食,並配合鍛煉。

    中醫認為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是痛風基礎

    痛風,是因產生尿酸過多或尿酸排泄減少,導致血尿酸濃度持續增高,過多的尿酸鈉結晶沉積於關節內、關節周圍、皮下、腎臟等部位,從而引發急、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固生堂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吳依娜表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屬於中醫學“痺病”“歷節病”“痛風”“腳氣”等范疇。中醫認為,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是痛風發病基礎;脾腎不足、濕熱內生是重要的發病機制;濕熱痰濁瘀血痺阻脈絡是關鍵病理環節;病位在腎,與肝、脾等臟密切相關;病久及腎導致腎功能衰竭,是疾病發展的不良結局。

    由此可見,痛風起因於人體正氣不足,繼而導致營衛失和、氣血不足、陰陽失調、臟腑虧虛,或兼以七情傷人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復加風、寒、暑、濕等邪之侵襲,痺阻經脈,使氣血失暢、生痰致瘀、膠結留連,化熱成毒,以致病情反復發作,難以痊愈。

    藥物、非藥物治療手段相結合療效最好

    吳依娜稱,化學藥物雖能在較短時間內改善痛風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其毒副作用卻限制了該類藥物的廣泛和長期應用,且至今尚未發現用於痛風緩解期以及痛風伴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化學治療藥物。而中醫治療痛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極為豐富的治療經驗,能夠做到標本同治。

    吳依娜稱,濕熱、痰濁、瘀血、肝脾腎不足是主要病因病機,濕熱蘊結、瘀熱阻滯、痰濁阻滯和肝腎陰虛是基本証型。痛風急性發作期多以實証為主,慢性期多虛實並見,風濕寒熱為常見的病理因素,濕熱內蘊証為發病之始,又是病情轉化的關鍵,兼夾証以脾虛為最常見,其次為血瘀。

    痛風最佳治療需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手段相結合。吳依娜稱,痛風治療的選方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止痛為基本治則,在此基礎上,根據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基本病機,祛邪中扶正,健脾化痰祛瘀通絡、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或注重辨別兼夾証候進行辨証加減,臨証時在內服湯劑的同時,配合外用膏藥、洗劑、針刺等。還要重視痛風合並的疾病和與發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脂、肥胖和吸煙,並作為痛風處理的重要部分。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肥胖者控制體重、控制飲食(戒吃高嘌呤的食物、酸性食物)及減少飲酒(尤其是啤酒)是治療核心。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