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高发期!缓解腹泻中医有办法

发布日期:2019-06-13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夏季腹泻高发期!缓解腹泻中医有办法 


    腹泻,特别是夏季腹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你遇到腹泻会怎么应对?是随便吃点止泻药、抗生素?还是置之不理?

    今天我们就来推荐几个针对不同腹泻类型的中医食疗小方,试试用食物治愈你受伤的小肠胃吧。

    首先要知道的是,无论是随便吃止泻药、抗生素,还是置之不理,都是错误的。

    腹泻“挖”的这些坑,勿入!

    误区一:乱吃止泻药

    腹泻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也就意味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滞留,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腹泻甚至诱发肠道疾病。

    建议一般情况下,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消炎药等药物,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误区二:腹泻就吃抗生素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无法杀灭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虫。

    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有益菌死亡,还会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坏菌群环境,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到医院进行化验,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啥也不做,硬扛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的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腹痛、头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腹泻应兼顾“排毒”与“止泻”,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对于轻微的腹泻,一般都会建议加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腹泻刚好转时也不应掉以轻心。

    中医怎么止腹泻?

    从中医讲,腹泻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每一种不同的类型都有不同的症状,对症调理才能解决问题。

    1

    湿热型腹泻

    主要表现为:粪色黄褐而恶臭;因湿邪在内而致泻下急迫;伴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濡数或滑数。

    食疗方

    马齿苋绿豆汤

    马齿苋200克、绿豆50克、大蒜5头、盐适量,共煮一小时饮用。盐要等要出锅的时候再放。

    乌梅汤

    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注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食用马齿苋。

    2

    寒湿型腹泻

    大便清稀如水样,伴有腹痛肠鸣,寒湿内阻,脾胃满闷,食少厌食,兼有恶寒发热,鼻塞身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寒湿型一般伴有一些感冒症状,多是外感风寒引起的。

    食疗方

    生姜大枣粥

    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姜茶饮

    大米50克、红枣7只、生姜3片。加水250毫升熬粥,粥稠放入生姜,加少许红糖调味,每日分2—3次。

    3

    伤食型腹泻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腹痛,泻后减轻。胃脘部不适,打饱嗝臭味较重。厌食、舌苔厚腻、脉滑。

    食疗方

    山楂山药粥

    山楂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的红糖然后煮粥食之。

    苹果汤

    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熟苹果泥。

    4

    脾虚型腹泻

    证见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大便可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伴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病久则形体消瘦,睡时露睛,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无力。

    食疗方

    胡萝卜汤

    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饮.每日分2~3次。

    山药奶糊

    取山药粉30克,新鲜牛奶200毫升,边烧边搅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分2~3次。

    5

    脾肾阳虚型腹泻

    证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伴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气怯,哭声微弱,或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食疗方

    栗子汤

    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分2~3次。

    糯米固肠汤

    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味。

    温馨提醒

    轻度腹泻可以在家自己调理。但如果比较严重,如腹泻一天数十次并且出现发烧脱水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往往可以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