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早搏有什么样的办法

发布日期:2019-07-23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治疗早搏有什么样的办法

    前一段时间,有位朋友因为工作劳累,加上睡眠时间不足,患上了心慌的毛病,开始还没有在意,后来几天,有逐渐加重的迹象,尤其是加班、熬夜以后,感觉心慌明显,常常有心跳间歇的现象。朋友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早搏”,需要进一步检查24h动态心电图(又叫Holter),结果发现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共有早搏五千多个。医生建议他进行药物治疗。

    那么早搏是怎么回事呢?

    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称为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简称早搏。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这种叫功能性早搏。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而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则更容易发生早搏,这种叫病理学早搏。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

    早搏都有哪些症状呢?

    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发生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为明显心慌不适。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也有的人甚至发生频繁的早搏,可毫无感觉和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早搏有哪些危害呢?

    临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甚为常见。正常人在过劳、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或在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时均可发生早搏,也可在休息或卧床睡眠时发生;老年人可在便秘后发生。这种功能性早搏在诱发原因去除后即可消失,对发生者作全面深入的检查,也无任何心脏病证据可见。有些健康者出现几个早搏后,思想上十分紧张与恐惧,这样反而促使早搏增多。

    病理学早搏出现是心肌缺血与损伤的一个重要信号。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发生早搏常提示有严重心肌缺血;风心病病人的早搏常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人的早搏常与心室肌肥大及劳损有关。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常为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信号,频发室性早搏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猝死。所以,如果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出现了频发的早搏应该到医院积极的治疗。

    总的来讲,老人与儿童出现早搏常为器质性的。若早搏时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则肯定是器质性的。凡是有气急或心脏扩大等心脏病表现,或者具备冠心病易发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的人出现早搏,多为器质性。

    中医对早搏是怎么认识的?

    早搏属西医现代病名,属心电图诊断。中医自古无此诊断,但症状包含在“心悸”,“心动悸”里面。中国自古就有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炙甘草汤”,现在这个方子在临床上仍然常用来治疗早搏,并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早搏的辨证一般分虚实。虚证多见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从而出现心悸的症状。实证可见于肝火扰心、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病机,引起心神被扰。

    临床上常见心气阴两虚、心阳不足、心血瘀阻、心脾两虚等证型。针对以上证型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早搏的效果。

    1.心气阴两虚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气短,神疲乏力,眩晕,心烦,多梦难以入睡,胸闷痛,夜晚或劳作室早次数增多,舌红少苔,脉结代无力。

    治疗方法:益心气,养心阴。方用生脉饮加味(红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火麻仁酸枣仁知母)。也可以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

    2.心阳亏虚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胸闷心痛,眩晕,畏寒肢冷,神疲气短,下肢浮肿,室早昼多夜少,动则增多。口唇紫暗,舌淡暗,苔白滑,脉促或结代。治以温补心阳。方用保元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黄芪人参炙甘草肉桂桂枝茯苓)。

    3.心脉瘀阻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胸闷心痛,室早随疾病进展而增多,舌紫暗,脉结代而涩。治以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瓜蒌皮香附元胡柴胡桔梗牛膝)。

    4.心脾两虚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头晕健忘,劳则室早次数增多,神疲乏力,食少乏味,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而结代。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

    总之,中医治疗早搏要根据辨证用药效果最好,而具体是虚证、心神失养,还是实证、心神被扰,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您早搏较多,症状明显,您最好到医院门诊就诊后再服用中药效果会更好。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