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痛风, 你会用中医治疗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患者越来越多,如果患上了痛风,发作起来往往让人苦不堪言、生不如死。那么痛风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解释:痛风应归属中医学中“历节”、“痹证”等范畴。历节主要是外邪浸淫所致,因其走注关节,疼势较剧;痹症是因感受湿热、风寒之邪气,引起以四肢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古人虽然不知痛风时血尿酸升高,也没能提取秋水仙碱这类药物,但在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已发现痛风与风寒、饮食等有关,并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医学治疗痛风的方药和策略。中医治疗重视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发病时间、季节及发病时的临床表现,遣方用药,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达到减少西药用量、减轻毒副作用的目的。
痛风的辩证分型
(1)风湿热痹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
证候分析:风湿热邪,袭入机体,伤及卫表,则发热、汗出、咽痛;入于经络,痹阻气血,则足趾关节红肿热痛;风引湿热,走窜经络,则游走性痛;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湿热痹之征。
(2)风寒湿痹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袭入经络,寒性凝滞,故痹阻气血,致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则减;寒伤阳气,血运衰少,故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红,苔薄,脉弦紧,为风寒湿痹之征。
(3)痰瘀痼结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
证候分析:痰瘀互结,滞留经脉,气血瘀阻,则见关节刺痛,多发结节;痰瘀为阴邪,夜晚阳气不足,痰瘀痹阻益甚,故疼痛加剧,发作频繁;痰瘀久痹,痼结经络,骨节经气不通,失于气血濡养,则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涩,为痰瘀痹阻之征。
(4)脾肾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隐痛,腿酸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少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邪恋日久,伤及正气,脾肾阳虚,气血失于温运测面色白,手足不温;肾虚则腰隐痛,腿酸软;脾虚则不耐劳作,劳则症重,卧则症减;肾气亏虚,固摄失司,肾阳虚损,不能蒸腾气化,故夜尿频多;精微流失,形体衰惫,则少气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分型治疗】
(1)风湿热痹治则:祛风清热,化湿通痹。
(2)风寒湿痹治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3)痰瘀痼结治则:化痰祛瘀,通经散结。
(4)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
【其它疗法】
外治法:金黄膏外敷关节肿痛处,2~3天换药一次,10天一个疗程。适用于痛风属风湿热痹者。
针灸疗法:针刺解溪、昆仑、悬钟、阳陵泉、合谷、翳风、外关、曲池、肾俞等穴,每次选2~3个穴,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
食疗法:鲜葡萄30克、大米50克,同煮粥,以促尿酸排泄。
【注意事项】
(1)痛风常伴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高尿酸血症易累及肾脏,引起肾功能不全,故应及时治疗高尿酸血症。
(2)控制饮食:忌酒、禁食含嘌呤高的各种动物内脏、肉汤,以及一些高蛋白及高脂肪的鱼类、豆类。
得了痛风, 你会用中医治疗吗?
发布日期:2019-06-1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