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医药行业像2000年的房地产?

发布日期:2019-05-2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标题】当下医药行业像2000年的房地产?—来源:未知—编辑:网络

    当下医药行业像2000年的房地产?

    “中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带来了庞大但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与此同时,国内医药需求旺盛,但渗透率低,供给落后,暗示了巨大的潜在机会空间。那么,医药行业会是2000年的房地产么?”

    这个访谈题目一出,就有个同行朋友打趣地反问我:医药指数能不能像2000年上海房子一样涨10倍?我回复说:未来10-20年,医药行业整体指数跑赢市场几个点是可能的,但整个指数整体十倍很难吧。这里面肯定有太多轮的“新陈代谢”。整个指数不好说,但是从中找出那一小撮可能是不止十倍的,这不大家都在这里面努力么?

    作者:青侨阳光

    来源:雪球

    猛的一看,这个标题确实有误导之嫌,但仍旧这么认为,是因为“从供给的角度看”确实很像。什么意思,有的人看到了医药行业供给层面的落后和磕碜,但一体两面的另一面是供给落后所对应的巨大机会。只要我们相信未来人们愿意追求更长和更高质量的生命,只要我们相信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在医药行业还未释放完,甚至才刚刚开始…

    本文精要摘选了访谈中的5个问题成文。

    一、政府采购对医药是否是利空?

    Q1: 邱国鹭《投资最简单的事》认为政府采购对医药是利空,请问这个利空何时能结束?他认为医药股投入巨资,长时间研发,一旦研发失败会有巨大风险,这样理解正确吗?

    A:

    1)“政府采购对医药是利空”。

    首先,政府采购会改变供求双方的博弈状况,就会出现那个统一大买方的问题,它的议价权会很大。对于标准品,是利空。也就是说对于相对标准品,或者容易标准化的,或者容易被政府视同标准化的产品,容易被视为利空。因为它有很大的谈判权:标准品这边供给多,政府就有权来压价。

    但是,政府采购它的目标不仅仅是节约成本,它还有一个提高治疗水平的诉求,所以,不能简单说一个利空。

    我们看美国80年代全民医保之后,政府对药的主动介入越来越高,美国80年代后医药股迎来大牛市…欧洲跟日本,也是经历过政府采购,但是我们看到欧洲日本的医药股在国家集中采购后,“剩下能活下来”的反而活得更好了。

    所以简单说就是:

    第一个是政府采购会改变博弈双方的谈判地位,统一大买方的议价权提升;

    第二个它这种议价权提升对相对标准品是利空因为相对标准品的谈判能力弱,会被压价;

    第三个就是政府采购不只是控制成本,还有个诉求是提高治疗水平,这个实际上在压缩相对标品的空间腾出更多空间去提供更多的创新的东西。

    2)“医药股投入巨资,长时间研发,一旦研发失败会有巨大风险”这个是对的,但同样,这个不能简单理解成利空。

    因为正是因为“投入巨资,长时间研发,一旦研发失败会有巨大风险”反而抑制了很多人入场,导致行业的供给改善反而提高了。

    举个简单地例子,麦肯锡某个团队曾写过一本书《价值》,里面有从1965到2007年的各行业ROIC的中值回报率,药品的ROIC的中位数在23-22%的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各个行业,也大幅领先医疗器械14-15%。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创新药的风险大,导致行业供给的竞争相对有限,又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机制(为了补偿这种高风险),反而改善了行业景气度。

    所以“拾起了手杖的一头,也就是拿起了手杖的另一头”。这里面大家的选择和能力圈不同,但是生态系统并不只是只有一个生态位的。只要能找到合适的生态位立足扎根,是可以活下来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生态位”的好坏之分 – 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做出选择,承担责任,基本是这样。

    二、国内创投类药企的发展前景

    Q2:国内创投类药企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尤其在生物类似物方面?

    A:最近在看各种创投类药企,除了“以Biotech为核心的各种药械发展前景乐观”这个感受之外,另外一个很深的感受是:当一个新领域打开后,合理的投资顺序可能是“一快、二好、三高效”。阶段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I. 第一阶段,供给严重短缺。从供求视角而言,因为对标是原有落后的方式,那新方式稍微靠谱点的供给,相比原来的供给就是很大的进步,是很大的临床价值;这个阶段,卖方相对买方有极强的议价能力,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最关键的是“快”!(跑马圈地阶段)- 当时美国的K药O药给我们充分演绎了这一点。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