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为主导兼顾日韩

发布日期:2019-05-2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中医理论为主导兼顾日韩

           日内瓦时间2019年5月25日上午10时40分,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包含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 -11),标志着历经十余年努力,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分类体系,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中,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也兼顾日本、韩国传统医学的病证分类体系。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和科研及制定政策中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作为权威的国际标准已有百年历史。

      2009年,基于全球范围内中医药越来越大的服务量和市场,世界卫生组织在加强和发展传统医学战略实施过程中意识到,在ICD体系中应有符合传统医学需求的分类代码体系,由此提出在第11次修订中增加传统医学章节,启动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积极争取下,起源于古代中医的传统医学病证分类体系以其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海量的应用数据支撑,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疾病分类家族的传统医学,世界卫生组织更是组织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专家为主的国际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制定。而在之前,传统医学一直缺少具有国际标准化的统计口径,导致传统医药的相关服务信息、资源状况等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2009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现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相关项目管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研究与服务评价中心,承担项目日常工作。

      项目得到了全国专家的大力支持,有以张伯礼院士、严世芸教授等领衔的项目审评专家团队36人,以及涉及术语、信息、标准、分类各个技术领域专家组若干,整个项目参与的全国专家近百人,遍布26个省。

      十年磨一剑,中国专家组完成中医病、证国标英译8万余字;完成2次术语审评工作,摘取术语条目1400余条,收集整理专家意见4928条,筛选后得到术语近600条,根据国标等参考资料给出中英文定义;完成项目各版本指南、手册的汉译工作10万余字;同时,翻译471条病证条目及其定义近3万字。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前后选派12名志愿者赴世卫组织总部参与工作。

      在确定首个入选ICD体系的传统医学时,中国的中医药曾面临其他的传统医学的激烈竞争。

      随后,在确定研究方案时,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提出了研究方案,鉴于中国的方案最符合中医药临床和理论体系,兼顾了韩日等国家传统医学内容,且基于已有的中医药国内标准及全国中医医院监测中心等前期工作基础,在竞争中得以胜出,各国最终讨论一致同意,按照我国提出的ICD-11传统医学部分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新制定的ICD-11传统医学章节充分体现了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的病证分类体系的基本特点,同时,包容了日、韩传统医学内容,获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专家认可,最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实现了既保持中医特色又符合国际需要的目标。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