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岁就“三高”,只要住院身边都是老年人
康羽,30岁,吉林,待业我在5岁的时候就确诊了1型糖尿病,在那个年代,提起糖尿病,都只会联想到老年人。由于年代落后,医疗科技跟不上,打了17年猪胰岛素后,我又因为糖尿病引发了高血压、高血脂。这些三高疾病都是老年人多发的,那个时候我才22岁。起初确诊糖尿病后,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按部就班打针,直到突然眼底出血,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才知道多么可怕,同时也确诊了高血压。大学毕业前夕突发糖尿病并发症,我被迫放弃了已经签到的工作,走上了治病道路。医生说我在没有家族遗传史的情况下,是病毒感染影响了自身免疫力,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得了糖尿病。当时医疗条件也有限,确诊的时候,都无法想象,为啥几岁孩子会得这种老年病。医生给的方案都是比较基础的,我也用过很多偏方,都是徒劳,身心疲惫,浪费钱又打击积极性。一开始确诊并发症的时候,当地的医生很少接触这些情况,当机立断告诉我,糖尿病肾病五年内就可能变成尿毒症,糖尿病引发眼底出血,五年内就可能失明。后来我辗转到了北京看病,虽然情况依然恶劣,但是由于医生经验丰富,第一时间给我进行激光治疗和手术。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的视力维持得非常好。到目前为止,我的三高病情都在稳定维持中。这些年,购买“糖人”常年离不开的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装置)和动态血糖监测、日常吃的口服药以及眼睛手术,为了治病花的钱,加起来至少几十万打底。我每天服用着降压药,打着胰岛素,要治疗到生命的结束,全家人的努力都搭在了这上面。从小到大,我只要住院身边都是老年人,经常不是被误会为家属,就是来实习的,之后就被问为啥年纪轻轻得了这个病。我就科普一下,想办法把话题转移到他们身上。我现在不工作,由父母和老公供养,日常生活倒是不受影响,但是不能累,一累血压就会升高,和老年人出去旅游,体力都比不过叔叔阿姨们。生病以后,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坚持锻炼,和退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很有共同话题。我们聊天的主题都是怎么养生,怎么吃更健康,和当代年轻人完全活在两个世界里。因为如果不自律,这些病就会加速恶化,后果不堪设想。生病后,我的感悟是,年轻人应该少熬夜,凡事看开看淡,如果长期不注意,很容易提前得三高,甚至是心梗、脑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否则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一天工作17小时,高血压、腰间盘突出找上了我忙忙,31岁,安徽,自由职业者2017年,当时我27岁,准备进藏。去药房买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时,顺便测了一下血压,当时高压180,药师有点吃惊,让我事后一定要去医院再检查一下。当时我没当一回事,觉得可能是偶然。直到去年,因为先天性多囊肾,医生很严肃地和我说了高血压会对身体带来的影响。之前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偶尔睡觉的时候心脏跳得快,即使躺着也久久安静不下来。忙一段时间后,会脸肿,脖子也会痛,有时候会吐,但一直以为是睡眠不够引起的,完全没有往高血压方面想。医生说了以后,我买了一台血压计,一天监测两次血压情况,同时在吃降血压的药,已经吃了一年多。中间尝试过停药,但停完半个月,血压就又开始往上跑。
22岁就“三高”,只要住院身边都是老年人
发布日期:2022-12-05 14:5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