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穴的重要临床经验,十分珍贵

发布日期:2019-06-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针灸配穴的重要临床经验,十分珍贵


    针灸配穴,就是根据中医理论与治疗的基本大法和腧穴的穴性特点,采用穴位与穴位之间相互配合,互相佐使,而形成特效之功能。

    犹如处方药物的配伍分君臣佐使一样,针灸也是根据病人的主诉分析其主要病机,脉证合参,采用主穴(大多是恰当地选用特定穴之间的配合),辅以次穴。“论治” 必先“辨证”,通过四诊分阴阳、辨表里、别寒热、定虚实,进而做出判断,提出治则治法。

    指导针灸医生正确地辨证论治和正确地进行针灸配穴,这是本文的一个基本目的。

    中医大夫辨方证药证,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依据。针灸临床大夫方药辨证普遍不能算是强项,对《伤寒杂病论》辨证水准的掌握同样存在着不足,这就更要从《伤寒论》为我们提供的辨证思维进行理解,并且恰当地运用好针灸配穴,从而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如同药物处方治病一样,针灸配穴也要选取一些对病证有效的腧穴,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灵活地辨证选穴,同样不能脱离经络学说的指导。

    方药治病是以药物的性能被人体吸收而产生效果。针灸是以针、艾为操作工具,通过激发人体经气的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帮助恢复人体生理功能,所以不能与处方用药的作用简单地等同。

    比如:药物麻黄发汗,桂枝解肌,大黄攻下,石膏清热,藜芦催吐;而用针,腧穴合谷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天枢既能泻下又能止泻;内关既能催吐又能止吐,既能治心动过速又能治心动过缓。

    针合谷、复溜,有汗则止,无汗则发;针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百会等穴,既能升压又能降压;泻三阴交补合谷可流产,反之可安胎。这是腧穴具有双向性、多向性之不同效应决定的。所以,不可能用方药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来归纳。这是针灸的特点决定的。

    针灸配穴必须掌握要穴,精简取穴。

    所谓“要穴”,就是用一穴多能的腧穴治病,执简驭繁,纲举而目张。在这方面,古人积累了丰富经验,编成了许多针灸歌诀,如“四总穴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井荥输原经合六十六穴歌”。

    急性病选取十六郄穴;筋、脉、骨、髓、脏、腑、气、血八类选取八会穴等,都非常精简,是为取穴宜精而忌繁的代表。

    我一向认为,著述不在搜罗富有以多为胜,而要反博为约,执简驭繁,提纲挈领,才可通一毕万。针灸配穴取穴同样不在以多为胜,要力求少而精。《灵枢·小针解》篇强调的是“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

    《孙子兵法·兵势》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谁能穷之哉!”针灸配穴需要有此种境界。在这方面,古代大医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三国名医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针灸不过数穴,“佗针鬲”而立效曹操的头风病;战国时期的扁鹊仅针“三阳五会”一穴,使虢太子的“尸厥”立甦。

    东汉张仲景取风池、风府穴治疗太阳病,“刺期门”治妇人热入血室而“谵语”;唐代孙思邈治疗孕妇难产“泻三阴交,一穴救二命”等,这些都是取穴精简高效的佳话。

    历代针灸歌赋中取穴少而精者,如《肘后歌》《玉龙赋》《席弘赋》《百症赋》《通玄指要赋》等,足资后人取法。

    比如《肘后歌》中的“头面之疾针至阴”“腰膝强痛交信凭”,验之临床,点刺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治疗感冒初起之风寒头重、头痛、鼻塞、目痛、生翳等颇效。

    原理是太阳主一身之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足阳明经“起于鼻之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交信属足少阴肾经穴,少阴经“上腨内,出腘后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所以刺交信穴治疗腰膝痛颇效。

    在取穴少而精这一点上,我们以《伤寒论》为例,做具体分析。

    《伤寒论》第148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这条经文是一个病案:某女,患太阳中风表虚证赶上来月经,一周后表证已解。但由于月经期间血室空虚,表邪乘虚而入形成“热入血室”证候,突出的表现就是胸胁下胀满,进而病情加重而谵语。编辑新经络公众号

     

    这是个急症,仲景首先选择用针刺救急,随证之实而取穴救治,因病在血分而出现脑系的精神症状,仲景针刺肝经募穴期门以泻其实。我们从针灸的角度分析:期门是肝经募穴,还是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募”穴是脏腑经气聚集在胸腹部的腧穴,募为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俞为阳,是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仲景针泻期门穴,正是阳病针刺腹募来调整经气的虚实而引邪外出,是为“从阴引阳”的治疗法则。再从经络和气化角度看:足厥阴肝经“过阴器、抵小腹”“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肝主藏血。表邪化热侵入肝脉,在下“热入血室”(厥阴主阖之故),在上热在血分循经犯脑而见“谵语”。仲景仅用此期门一穴来救治热入血室之谵语证,为我们树立了取穴少而精的典范。编辑新经络公众号

    总之,针灸配穴讲究少而精,具体用何种配穴当视病情而定。

    需要强调的是,留心某些经验穴的使用,并不是说就可以代替针灸配穴法则的。编辑新经络公众号

    换言之,不是简单的某穴一定医某症,或某症一定针刺某穴的单纯穴位观点,必须在四诊辨证的基础上谈针灸配穴问题,在针灸配穴的治疗原则下考虑经验穴的使用。

    古人讲“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要立下针灸配穴这个规矩,练好基本功,养成习惯,用时“脱颖而出”。即《内经》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