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去年广东中医系统总诊疗人

发布日期:2019-09-1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站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卫生院中医馆前,红白主色调中式装饰、外墙上粘贴着中医经络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中药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大医馆中。走进中医馆内,中医康复室、诊疗室、理疗室应有尽有。近年来,广东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为广东中医药发展众多亮点之一。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2019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08万个,中医床位数5.6万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32万人。以占全省10.8%的床位数、15.7%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广东中医药系统向社会提供了1.91亿的总诊疗人次,占全省的22.8%。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广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59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得到升级改造,基层中医诊疗量占34%,名列全国前茅。如今,广东人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已成为生活一部分,中医药越来越受到欢迎。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4%

    如今在广东基层,中医馆已成为百姓养生调理和康复治疗的首选场所,但在过去,居民能享受到中医服务并非易事。从医30年的梅州市新铺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谢平说,以前镇卫生院没有中医馆,也没有中医医生,群众要想看中医只能去到县里。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3年各级财政统筹投入500亿元,实施七大类18个项目,软硬件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其中,就包括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历时三载,广东强基层从规划布局到蓝图落实,逐步显现效果。如今,粤东西北地区59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建设稳步推进,37家基建项目已全部开工,22家配置设备项目基本完成,第一批4000间村卫生站已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将发挥中医药优势,完善中医科、中药房设置。

    笔者获悉,2019年,广东将加快推进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建设项目,37家已开工的基建项目将在年内完成,争取3年建成,5年投入使用。

    “广东正大力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一个贯穿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服务网络。”徐庆锋说。

    中医药强基层,同样需要人才。如何让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目前,广东组建了中医医联体142个,34家三甲公立中医医院派出了648人对口帮扶75家基层医疗机构。

    此外,广东各地还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山市中医院邀请国医大师禤国维、唐祖宣等人,设立名医工作室,带徒传薪,手把手教学;云浮市引进了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直接纳入编制管理,至少服务基层5年,同时给予数额不等的人才补贴费。

    广东还将中医药人才建设纳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每年招收250名中医专业学生,从源头上增加中医人才供给。为了留住人才,广东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水平,将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1000元,村卫生站医生补贴由每村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

    中医药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领头羊”。截至2018年,广东21个地级市卫生健康部门独立设置的中医药管理机构由2012年的10个增加至18个,其中云浮还成立了独立的副处级中医药局,河源、肇庆、汕头3个地市成立了内设的中医药局,广东中医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各地市的中医医院也纷纷成立基层指导科,部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管理科,提高基层中医药管理效能。

    目前,广东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7.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8.6%的村卫生室有能力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4%,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粤港澳构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

    2018年年底,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上,三地代表签署了4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并围绕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带高徒计划”和“中医治未病服务合作项目”两大主题,交换了九大合作项目文件。

    《中医戒烟科研计划》是三地签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之一。参照香港博爱医院中医戒烟项目的模式和治疗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中医戒烟科研项目,观察中西医戒烟的疗效和社会成本对比,从单一试点逐步拓展至多中心研究,为戒烟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方案。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