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门诊患者约1/3 考虑“双心”疾病

发布日期:2022-10-02 14:1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心血管门诊患者约1/3 考虑“双心”疾病


    全世界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0%。李荣教授表示,“双心疾病”也就是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调查显示,综合医院的心血管门诊患者约 1/3 考虑“双心”疾病;高血压患者有47.2%伴有焦虑症状。
     
    实际上,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4大疾患。精神障碍也是我国社会负担最重的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三位。可以说,双心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双心”问题有哪些表现呢?有的冠心病患者常常十分担忧自己会出现急性心梗,晚上睡不着,失眠;有时也担心剧烈运动对心脏不好,所以他们常常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整体来说,整个人的情绪都不太乐观。
     
    李荣教授指出,患者既有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比如晕厥、血压高、心动过速等,又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比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过度担心、悲观厌世。而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则是两者共有的症状。
     
    在临床上,通过给心血管患者做自评焦虑量表(GAD-7)、自评抑郁量表(PHQ-9问卷),我们发现,患者中也存在一些躯体症状,比如96%存在睡眠障碍、83%疲乏、75%喉头或胸部缩窄感。“可以说,抑郁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而抑郁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李荣教授说。
     
    哪些人容易患上“双心病”
     
    李荣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了年龄、高血压、肥胖、血脂、抽烟、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一: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血管慢慢开始老化“变旧”,就像人脸上出现皱纹一样,血管也逐渐硬化了。此外,血管的“皮肤”称为“内皮”,也会发生老化,老化之后抗动脉硬化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阻塞心脏血管,妨碍心肌供血。
     
    危险因素二:高血压
     
    当血压升高,尤其收缩压(即高压)太高的时候,引起心脏病的风险会更大。高血压表现“复杂”,有的人收缩压(高压)高有的人舒张压(低压)高有的人一天内的血压波动大;有的人早上起来血压比较高,有的人下午血压比较高。
     
    一般来说,年轻人如30~40岁的人患高血压更多的是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而60 岁以上的人,高血压更多表现为收缩压比较高,由于动脉硬化,从心脏泵出来的血直接冲击在该血管壁上,血压就快速地升高,并且高压高对血管的损伤也是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高血压,男性比女性更占"优势"。因为女性在雌激素保护的情况下,血管相对柔韧,应对血流冲击的能力更有弹性。
    危险因素三:体重指数
     
    研究表明,“胖子”出现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更大。那么如何判定谁更“胖”呢?根据体重指数的计算方式(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一般来说,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你相对安全;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需更加注意心脏情况。
     
    危险因素四:血脂
     
    血脂中主要还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即“坏”胆固醇的多少。它会直接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的缺血性改变。
     
    血脂在一般情况下也是非常关照“胖子”,肥胖者、缺乏运动者、饮食中过量摄入胆固醇的人都是容易出现坏胆固醇超标的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五:吸烟史
     
    吸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冠心病。吸烟会影响一氧化氮的分泌(正常血管内皮分泌一氧化氮,对保护人的心脑血管有好处),进而影响血管舒张功能;吸烟还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并且实际上,如果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得心脏病的风险。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