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控新冠肺炎,这位中医界老委员再“开方”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痊愈病人逐渐增多,然而确诊病例仍在不断攀升,防控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于冬季气候阴冷潮湿的武汉,综合分析发病特点、症状与舌象、脉象等,其病因病性以“寒”“湿”为主,属“寒疫”“湿疫”范畴,故应“从寒”“从湿”论治。由于“疫病”的流行性、传染性由“疫毒”所致,所以要把握“疫毒”性质和变化特点,有效“解毒”而驱邪外出。同时中医整体调治,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基础病、慢性病的综合治疗,这也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和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发布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已初见成效,然而在有效发挥中医药防控疫情作用还存在一定薄弱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发挥“治未病”优势,推进中医药全方位干预疑似病例与极易感(隔离)人群。通过整理编撰《温病大成》(2007年7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我们体会到:中医防治瘟疫方法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重大瘟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掘中医预防疫病精华,适当选用中医药内服、外用防疫方法,提高人体抗疫能力,对易感人群有效干预,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控制在感染前、感染后控制其发病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作用的运行机制,实现定点医院中医药人员全覆盖。通过重点援助、省市内资源配置调整,配齐定点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药专业人员,确保中医治疗方案的及时应用,有效治疗制冠状病毒肺炎与防控未来出现的各种疫病。
三是立足重心下沉,重点发挥地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人员的作用。把国家颁布的中医治疗方案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体化诊疗特点相结合,根据病情变化,在把握疫病演变与防治规律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效果。
早期干预、综合调理、个体化诊疗是中医防治疫病的优势,本着“急则治其标、缓者治气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对中老年慢性病较多而患新冠肺炎者或对抗生素耐药、无有效药物的病患,中医治疗有利于控制疫病由轻症向重症、重症向危重症转变,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小、减少西药副作用与并发症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感染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保障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