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用药市场井喷将至?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按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毫米汞柱)。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导致我国新增3亿多高血压患者。随着诊断“门槛”降低,用药患者数量增多。据新标准估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达6.13亿,而符合2010年中国指南的标准的人数约为2.68亿。■新快报记者 梁瑜A高血压防线前移,能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高血压不仅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还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不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而且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之一。基于近年来大量高质量证据,针对临床较关心的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等内容,新版《指南》作出了重要调整。专家表示,这一修改倡导高血压防线前移、强化降压、简化心血管危险分层、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等新理念和新观点,可以更早控制中青年血压升高。新《指南》发起人及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向媒体透露,已有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东教授设计的医疗经济学模型评估,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这种调整是划算的。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可让更多的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进行降压,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5-10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少部分人吃药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其实,我国新版高血压诊断标准已滞后于国际。早在2017年11月,美国高血压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ACC)就率先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B新增高血压患者多数不用吃药随着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下调,患者数量随之大幅提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团队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11年数据,依据新标准估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达6.13亿,而符合2010年中国指南的标准的人数约为2.68亿。据此,超过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患者增加,会否带来高血压用药人数激增?专家认为,只有22%的人群需要服药治疗。多数人不需要吃药,只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如控制饮食、减重增肌、少吃盐、戒烟戒酒等。新标准的实施会短期增加医疗负担,但增加幅度并不大,医疗经济学代价较轻。但不可否认的是,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为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前,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在140/90mmHg的诊断标准下,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已经由2013年的45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85亿元,且市场规模还在增加。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用药市场井喷将至?
发布日期:2022-11-15 13:4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