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海派中医-张氏喉科学术思想”学习班于2020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顺利召开。
学习班由大会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治军教授主持。参会嘉宾有张赞臣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名誉主委、全国名老中医张重华教授,张赞臣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张赞臣之女张剑华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委、广东省名中医阮岩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谈美蓉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周华在大会上致辞。
学习班上,张剑华、阮岩、郭裕、董频等多位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探讨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并进行了精彩生动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张剑华教授回顾了父亲张赞臣老先生奉献中医事业的一生。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一代名医张赞臣学术思想,使大家对张氏喉科的起源、发展和特色有了深刻的认识;阮岩教授对中医中药治疗耳鼻喉科疫病的临床实践加以总结,提出中医根据患者脉证判断,然后用汤药、针灸等调和阴阳,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郭裕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突穴水针疗法在嗓音病的应用,认为水针疗法在嗓音病的治疗中大有可为;董频教授介绍了自动定量分析法在咽喉疾病中的应用并进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评价了自动定量分析法对咽喉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刘福官教授向后学介绍了耳鸣的辨证思路和用药体会,认为耳鸣的治疗应该重视四点。一是贵在坚持;二是重在守方;三是辨证得当;四是合理处方。同时,介绍了其宝贵的用药经验,其严谨的辨证思路,合理的用药选方使得学员们收获颇丰、获益良多。
曙光医院麻醉科主任宋建钢主任医师主讲的题目是“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他分享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也是“整体医学”的理念,根据中医子午流注运行规律,意识到不同脏腑部位手术时间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实际情况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和验证。
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治军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病证结合模式在嗓音病诊疗中的应用和颈部包块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在嗓音病诊疗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认为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在该模式下,既有现代医学诊断疾病,又有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诊疗的诊治模式。双重治疗模式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使得诊断清晰化;治疗靶向化;预后精确化。在颈部包块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中,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颈部包块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西医予以颈部包块疾病的诊断、良恶性的预判以及手术干预治疗,中医围手术期的健脾益气、化痰通络等干预,在降低术中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护理部副主任秦秀芳则提出中医整体观念在“梅核气”护理中的应用,提出医疗离不开护理,护理促进医疗的重要性,尤其像“梅核气”这种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的情志性疾病,必须强调整体观念,医护配合,医养结合,中医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的中医整体护理观念才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其他与会专家分别从张氏喉科的继承与发展、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的研究进展、交叉学科与耳鼻喉科的关系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大家普遍认为开展学术交流,旨在承前启后,既往开来,切磋医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本次学习班全部采用线上授课及学习的方式开展,虽然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但线上学习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前沿进展,授课专家和学员在线上积极探讨交流专业知识,线上观看多达3000余人次。学术会议为全市乃至全国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搭建了综合性的交流平台,帮助专业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疾病的最新进展,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践工作水平及我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整体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原标题:《【曙光·新闻】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海派中医-张氏喉科学术思想”学习班于曙光医院顺利召开》
【曙光·新闻】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海派
发布日期:2020-12-10 08:5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