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警方端掉一保健品诈骗窝点 涉案者冒充名医"贴心问诊"

发布日期:2019-08-0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汉阳警方端掉一保健品诈骗窝点 

    冒充名医操纵数个微信号“贴心问诊”

    点击进入下一页

     

    1月10日,汉阳警方捣毁诈骗窝点 记者史伟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龙阳大道一写字楼内,竟藏有涉嫌以销售男性保健品为名实施诈骗的窝点。经过前期缜密侦查,10日上午,汉阳警方出动100余警力,对该公司4个窝点进行突击清查,一举将这个诈骗团伙连根拔起。 

      记者全程跟随警方参与收网行动,目睹该团伙“办公”场景。 

      一人操纵数个微信号 

      “不许动,举起手来!”1月10日上午10时,随着民警的一声喝令,位于汉阳区龙阳大道一写字楼内的诈骗窝点被警方控制,此时,公司内20名嫌疑人刚开始一天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每名员工的工作台上都摆放着两三部手机和几本客户资料档案,电脑桌面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 

      每一名员工都同时操作着2-3个昵称相同的微信号,他们按照既定的剧本给不同客户“看病问诊”、推销产品。 

      客户资料档案里,清晰地记录着客户的姓名、年龄、地区和身体状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司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水作业模式。员工打卡上班后,需要将自己的个人手机上交公司保存。公司墙上还贴出“壮志凌云榜”,榜单上标示着营业部当月基础目标为100万元,当日已完成23.06万元。 

      冒充“知名医师” 

      看病推销药品 

      据警方介绍,该团伙通过前期弹窗广告投放,吸引顾客上钩。一旦有人通过弹窗咨询,这些员工就会假冒医师、教授、老中医在微信上接受客户的健康咨询。 

      “无论顾客说了什么症状,他们都会按照固定的话术内容推销产品。”汉阳分局刑侦大队反电诈专班民警祝松介绍,客户通过线上缴纳定金,客服线下发货后缴纳尾款。遇到称没有效果的顾客,他们会设法让顾客相信是因为药量不够,从而继续推销产品。而遇到不愿继续购买产品、想要投诉的顾客,他们则采取能拖则拖的对策。 

      记者在现场发现收缴的涉案伪劣“药品”,包装或标签上根本没有药品的批准文号,均是保健品的食品通用标准,有的甚至直接印上“压片糖果”。 

      “关心”背后 

      一步步诱导对方上钩 

      记者在现场收缴的话术本中看到,里面将病症归类,一步步诱导对方上钩,并且预设了各种情况应对方式。 

      如果顾客担心有副作用且价格高,“医师”就会回答“药品”均为绿色温补产品,纯天然植物萃取,不含任何激素和化学物质,没有任何副作用,多服用对身体有益。 

      如果顾客表示需要考虑,话术本中也设定了多种场景的应对方式:称“忙,需要考虑一下”的顾客,“医师”就会追问顾客“是在顾虑什么呢?担心价格还是效果?”并不断以“关心”的语气给顾客洗脑:身体是一辈子的事,花上1分钟给身体一个机会,一定是值得的。并一直游说调理越早,康复越快,拖久了病症就会越来越多。 

      而当顾客答复要和家人商量,“医师”就会以虚构其他有效的病例,并适时向顾客展示所谓“反馈图”。 

      诈骗分子“花式洗脑术” 

      实际上,该案中的套路并不鲜见。2018年12月,汉阳警方也侦破了另一起保健品诈骗案,作案手法与此案相似:不法分子在网站投放弹窗广告,伪装成“知名医师”“教授”“老中医”,以“诊治”为幌子,夸大病情向受害人推销各类保健药品,受害人购买使用产品后,犯罪团伙再以增加疗效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二次或多次购买其他产品,实施二次或多次诈骗。 

      据警方介绍,这些团伙公司化运作,分为股东、主管、项目小组、员工几个层级,团伙大量购买手机卡注册微信并将昵称设为XX老师、顾问等名称。内有专门人员负责编写虚假案例文章,并利用网络推广公司在热门搜索引擎向有类似查询记录的网民进行推送,夸大效果,吸引网民浏览虚假网络推文并添加诈骗微信账号为好友,使受害者进入第一个圈套。 

      接着,这些“专家”和“老中医”按照内部指定的“话术”对受害人进行“诊治”,在获取对方信任后便推介“药品”。而这些诈骗团伙推介的“药品”大多为地下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产品成本极低。 

      2018年11月,一个发布虚假借贷信息、引诱受害人垫资借款实施诈骗团伙也被汉阳公安一举连根拔起。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