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医孔伯华 妙手回春大义凛然铸就传奇一生

发布日期:2019-06-15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齐鲁大地,自古文化昌明。济宁市内古代就有“胍祖”王叔和,儿科专家钱乙。近代以来,更有一些名医,其中佼佼者,应数被人们称作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

      孔繁棣,字伯华,别号不龟手庐主人,1885年生于曲阜城内棋盘街。6岁在私塾读书,其祖父精于医术,他自幼耳濡目染,渐通医理。1891年随祖父迁居河北易县白杨村,向当地名医蔡秋堂、梁纯仁学习,在医术上大有长进,22岁起,在易县正式挂牌行医。其医术高明,渐为人知。25岁应聘就任北京外城官医院中医内科医官。1917年先后参加晋绥和廊坊地区的防治工作,1923年辞职在北京私人开业。

      “五卅”运动后,孔伯华为了抵制日货,创制了“避瘟宝丹”,其效力高于日本的“避瘟散”,不仅畅销一时,更为中国人争了气。他又研制了“清灵甘露茶”,对预防及治疗感冒、中暑效果特佳。

      1929年国民党政府为了讨好洋人,曾出现过废除中医的决议案。孔伯华联合北京同道成立中医协会,在上海成立全国医学团体联合会。他代表华北中医界,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对抗“废除中医”的决议,得到胜利。此后,孔伯华等又办起国医馆,将3月17日定为“国医节”.

      1930年,他与北京名医肖龙友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自任院长,将其诊费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办学、培养中医人才。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日伪当局企图接管学校,他被迫躲避日寇,将学校搬迁三次,1944年,毅然将学校停办,也不为日寇服务。15年内他培养中医700多人,分布于全国,多成为当地的医学骨干,1946年10月,他组织了北平新照同仁福利促进会,并任顾问。

      建国后,早过花甲之年的孔伯华先生继续出诊,经常免费,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北京人将肖龙友、汪逢春、施今墨及孔伯华称作“四大名医”.

      1952年,他写信给毛主席,要求政府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毛主席亲切接见了他。周恩来总理称赞他“有理论,但不尚空谈的实干家”,1954年接见了他,并合影留念。

      孔伯华先生曾任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卫生部顾问,中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他是最早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195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其著作很多,主要有《脏象发挥》、《时斋医话》、《诊断经验》、《中风说》、《肺病防治手册》等,还与曹巽轩等合著《传染病八种证治析题》等。(撰文 骆承烈)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