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日期:2019-06-14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一起来看看吧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贴敷、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常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夏季在采用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的治疗后,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彻底根治。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易发、复发疾病的患者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此时用药治疗如同“逆水行舟”,治疗比较困难。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温阳利气、去散伏痰,调节脏腑功能。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

    “冬病夏治”的思想一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目的;二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例如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性反应炎症性疾病,简称哮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或气候变更时,易反复发作,日久则正气渐衰,而“宿根”愈盛,缠绵难愈。中医认为本病的发作病理环节在于痰气搏结、气道壅塞、肺失宣降,其病位在于肺,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若长期发作,则累及脾肾,严重时心阳受累,发生“喘脱”危候。

    所以,哮喘有邪实正虚之别,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作时以正虚为主,治疗应当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 者,可采用冬病夏治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或减轻患者在冬季发作的次数和症状,甚至不发作。

    总之,“冬病夏治”无论是采用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药膳等治疗方法,但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临床上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中焦虚寒、下元亏损、四肢关节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伤科的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软组织损伤后的关节疼痛,结肠炎,胃痛,慢性腹泻,感冒,虚寒性妇科病,肾虚旨引起的腰痛,冻疮等病,都有“喜暖怕凉”的特点。小儿方面如小儿反复发作的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哮喘、慢性腹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些过敏体质的患儿,为了预防、治疗这些疾病的发作采用天然辛温走窜,促脾益肾补肺药物,以气相应、以味相感,贴敷相关穴位。通过肌肤、汗孔、卫表吸收,再配以汤药治疗,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的目的。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