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一中医师收集5000多张古处方 1000多张出自名

发布日期:2019-05-2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新昌一中医师收集5000多张古处方 1000多张出自名

    新昌一中医师收集5000多张古处方 1000多张出自名

      用20年时间,新昌中医师郑黎明收藏了5000多张古老处方,以清朝至民国时期为主,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及骨伤、肝胆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1000多张是著名老中医的手迹。

      每一张处方上面,都记载着患者的一场病痛;每一张处方背后,都书写着医者的一片仁心。这些珍贵的探索与积累,不该只是古玩交易市场里的热品,而应真正回归到医家手中,治病救人,让这些文化遗产再现其真正的价值,造福于当下,流传之久远。

      5000多张古老处方

      不久前,新昌高速公路道口附近,一家民间博物馆开张了。在刚刚结束的寒假里,这家展示古老处方、名医手记、中医用具、中药标本的博物馆——天姥中医博物馆,迎来了20多个学生团5000多人次的参观和访问。

      这个看上去并不太大的中医博物馆里,蕴藏着海量的中医文化,其主人是新昌的一位中医师郑黎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郑氏中医肝胆科的传承人。

      43岁的郑黎明,有着20多年的收藏经历。5000多张古老处方和医案、5000多册中医古籍和名医手稿、500多件中医器具让这家民营博物馆显得十分厚重,也让郑黎明肩上的责任变得沉重。

      在博物馆里,记者遇到一位82岁的老先生,这位叫王德汀的参观者曾经是郑黎明父亲的患者。“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郎中,在回山、双彩一带医名较盛,很多患者都是慕名来求医。”他对记者说。

      郑黎明有一家自己的私人诊所,是他200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回新昌后,接下的父亲的衣钵。而其实,他早在初中的时候,便帮助行医的父亲采药、抓药、打杂。那时,父亲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勤记方剂。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处方和医案开始留心与关注。

      “医不三代,不服其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明中医的经验积累和临床经验非常重要。郑黎明说,古时候,学医通常是打小就开始跟师,师父通常是家里的长辈,除了识药性、背方剂外,大量的时间是看长辈如何给患者诊病,而处方和医案是学习中医的钥匙。

      郑黎明拿一叠民国时期的处方给记者看。那是两代医者积累的共计1500多张处方。“詹氏儿科”曾在杭州非常有名,现在省中院仍有其传人。

      记者随手拿起一张处方细看,患者是一个家住河坊街86号,名叫洪官官的两三岁女孩,在九月九日求诊,“身热十余日,不解,胸闷口干,便泄粘稠,夜寐不安,舌白尖红,指纹紫色(郑黎明解释,幼儿不切脉,捏诊指尖),势重防转痉,拟以清宣运滞……”透过简洁的描述,似乎能感受到那个夜间哇哇哭闹的孩子就在眼前。

      在患者简历和症状记录之后,跟着的是多种中药材和使用的剂量。一页小小的处方上,囊括了诸多信息,关键是字迹易辨,那一手毛笔书法遒劲流畅,裱起来就能上墙成为艺术品。

      “这套处方的珍贵之处,不是病例罕见,也不是用药独特,更不是书法价值,而是由其量多而形成的医学价值。从两代人1500多张处方中,可以看出‘詹氏儿科’诊病的特点、用药的过程、回访病患的结果等,特别是在药到而病未除后,医家对药品、剂量调整的细枝末节……是研究‘詹氏儿科’的第一手资料,这对当下中医儿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郑黎明虽然传承和主攻的方向是肝胆病,但对其他专科也非常关注。

      中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伤、伤寒……他的收藏涉猎面极广,足迹遍布北京、广东、江苏、甘肃等地的古玩市场和旧书摊,除了处方,他还收集医者特别是名医的医案、古籍和手稿。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医师,他在悬壶济世之外,想着该用怎样的一种方式让中医这一古老文化发扬光大。

      绍兴首家中医博物馆,便成了这个梦想的载体之一。

    新昌一中医师收集5000多张古处方 1000多张出自名

    新昌一中医师收集5000多张古处方 1000多张出自名

      古处方遭遇“虚火”

      “早前,我确实是靠书法收藏掘得第一桶金的,但绝不在中医处方上,在中医收藏方

      面,我只有不断的投入。”在郑黎明的收藏中,记者发现一张沙孟海的题签真迹:“裘氏妇科医案精粹”,印章、落款齐备。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