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

发布日期:2019-11-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


    《黄帝内经·素问》中总结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体内水湿停留,出现身体浮肿、厚腻的症状,都是因为脾虚不能主导运化功能而导致的。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嗯,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懂。

    "脾到底是什么东西?其运化功能到底是什么功能?什么是脾虚?脾虚又为何会湿气重?"这一系列问题,会立即出现在各位的脑海中。

    本文,"问上医"为你详解。

    你一定能够看的懂。


    中医世界观里的"脾"和"胃":不一样的世界观

    在现代医学研究来看,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

    但"脾"这个字,是古代中医先贤们首先叫起来的。只不过到近代,翻译家们用古人提到的"脾"来对应西医里的"spleen(脾)"。

    古代中医先贤们所理解的脾,是主导"消化吸收营养,给身体提供气血(能量)"的一个脏器或系统。

    他们认为,脾能吸收胃下排的食糜中对人体有益的"水谷精微",并将其"气"化,向上输送,给心、肝、肺等重要脏器等提供能量营养,以便它们能够利用这些气化的"水谷精微"产生自己所需的"津液",并保证功能运转正常。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所以,中医里的"脾"和"胃"是配合最密切的两个脏腑,是负责为我们生命提供"水谷精微"的核心构件。

    胃主管存储食物,并初步腐化,能够顺利下排则为顺。

    脾主管提取养分,并气化向上,能够持续运化则为利。

    脾胃调和,人体就会"气血足",整个身体机能和生命质量就有了保障。

    脾如果运化功能不强(脾虚),那么就不能充分"气化"食糜中的"水谷精微",各脏器也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并无法产生自己的"津液",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看是否有这些症状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理解了"运化而产气血"的功能是怎么一回事。

    在这一基础上,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虚就很容易了。中医临床上,脾虚的人常会有:

    • 气血不足:中医理解的"气血"与现代医学里的血液有相似之处,即承载营养的。脾无法气化水谷精微,所以身体就没有足够的气血。
    • 脉虚弱:气血不足的结果。
    • 面色无华:气血不足的结果。
    • 腹胀:脾脏处理食糜功能弱,脾胃通道不畅,使食物滞留在胃部。此外,胃部缺乏足够的"气血"来产生津液,也会导致胃蠕动下排功能虚弱。
    • 消化不良:脾脏功能不强,无法及时运化。
    • 口干乏味:口部没有足够的气血产生津液,口干乏味。

    此外,没有被气化的"水谷精微"则会成为"水湿"滞留在体内,会导致浮肿、虚胖、大便稀溏、腹泻、痰多、舌厚有齿痕。长期如此,虚胖还会变成消瘦。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黄帝内经·素问》里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你应该就能理解了。


    为什么会脾虚?最常见的就是以下4个,很多人中招

    在掌握调理的方法之前,我们先得知道脾为什么会虚。中医先贤们认为,脾虚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有:

    (1)饮食失调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我们摄入的食物进行加工,并提取营养。

    若饮食本身不均衡,与"和谐"相悖。食物自身就会成为一种外部祸因,导致脾胃负荷过重,引起脾胃虚弱。常见的饮食失调包括:

    过度饥饿、爱吃油腻辛辣甘甜之物,喜欢凉食、凉菜、各种冰冷食物,暴饮暴食,宵夜还经常喝酒、烧烤等等,这就是饮食失调。

    这是导致脾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2)受寒受凉

    在饮食失调这个原因中,就有部分寒凉食物的影响。除此之外,身体受寒受凉,也会间接影响到脾。

    马上到冬天了,记得保暖,多喝驱寒的姜茶。

    (3)忧愁思虑

    中医先贤们早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一旦我们思虑过重,就会胃口差、消化不好。有道是过思伤脾

    的确,我们内在的情绪异常,会直接影响脾脏功能,导致脾气郁结。这样一来,全身其他脏器就没有足够的"气血",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

    反过来,脾虚也会进一步恶化我们的情绪。也正因为如此,古人用"脾气不好",形容一个人难以控制情绪。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4)久坐不动

    机器越用越顺畅,脾胃越动越调和。

    运动是消耗"气血"的大户。若适当运动,源源不断的给脾胃下"气血"订单,脾胃的功能也会得到充分的锻炼,脾胃功能也就越强健。

    反过来,若久坐不动,会反过来影响脾胃功能,使其被动降低自己的能力。这是当今年轻人脾虚湿气重的最常见原因。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建议你抽出时间,适度活动。要知道,那些适度运动的人,脾胃很好,食欲振奋,气血充足。

    当然,运动别过量。过量则又会消耗脾精。

    以上4个原因,是导致脾胃失调最常见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所致,在这里我就不详述了。


    脾虚湿气重,该如何调理?

    (1)解决病因

    百因必有果。

    如果你有上述伤脾的习惯,请改正。

    否则,再怎么调理,都不会治本。

    (2)健脾益气

    问题严重的脾虚症状,需要通过中药方剂来调理。而问题不严重的脾虚,我们通过食疗就可以很好的补足。

    以下食物可补脾益气、醒脾开胃,可适量多吃。

    薏米、山药、粳米、籼米、熟藕、粟子、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湿气重的人,为什么中医都强调得先调理脾胃?这篇文章分析的透彻

     

    除此之外,常煲养生汤也能够有效健脾。汤水汲取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却没有给脾胃增添处理食物浊部(残渣)的负担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