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阳和汤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慧聪制药工业网】阳和汤,中医方剂名。那么阳和汤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方剂名】

    阳和汤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阳和熟地鹿角胶,白芥桂姜麻黄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阴疽疮疡服之消。

    【方解】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所致,治疗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主。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功效与作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脱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疬等属于阴证者。

    【配伍特点】

    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痰滞得除。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科阴证之痈疽疮疡的着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加减化裁】

    若兼气虚不足者,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若阴寒重者,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的功效。

    【使用注意】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方。

    【文献摘要】

    1、《成方便读》:“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2、《外科症治全生集》:“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