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如何确定黎明现象?

发布日期:2022-09-01 16:0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糖尿病友如何确定黎明现象?


    糖尿病人在常规使用胰岛素或者服用药物后,从夜晚0点开始,每间隔2小时监测1次血糖值,直到第二天早晨。如果在此期间不出现低血糖,且血糖逐渐升高,则为“黎明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凌晨3点左右测量血糖值大于6.1 mmol/L,并且早餐空腹前的血糖大于8 mmol/L。
     
    老糖尿病友陈阿姨又问:“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呢?”卫教师询问了陈阿姨最近的饮食、用药及其他生活情况,并告知她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
     
    1、激素影响。黎明现象的发生主要与人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午夜过后,体内的胰岛素拮抗激素(比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逐渐增多,为了对抗这种激素,人体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自身血糖的稳定;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就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出现黎明现象。
     
     
    2、药物因素。有些糖尿病人为了防止晚上发生低血糖,会减少前一晚的降糖药量或者胰岛素注射量。
     
    3、饮食。前一天晚饭用餐时间比较晚、进食量过大、睡前吃零食等易导致第2天出现“黎明现象”。
     
    4、精神状态。黎明现象与精神状态、黎明时的觉醒及睡眠深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对黎明时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经过卫教师的分析,终于找出了陈阿姨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原来陈阿姨最近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时间都在1个半小时以上,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她跳完舞回来时,会在门口的小吃店吃一大碗馄饨,有时回家后还会吃点瓜子、花生等零食。随即,卫教师告诉陈阿姨:“阿姨,您这是因为晚上吃得过多,建议您如果进行长时间运动后,睡觉前喝半杯牛奶、吃点西红柿、黄瓜、或少量的无糖饼干等,既能预防夜间低血糖,又能保证第二天早上血糖正常。”
     
    最后,卫教师还提醒她:黎明现象虽然常见,但不可轻视。黎明现象不仅影响清晨高血糖,还可进一步影响早餐后血糖。除此之外,还会使胰岛素抵抗性的增加和敏感度的降低,还会干扰全天血糖水平的稳定性,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