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5月18日消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栗德林传承工作室 与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宋福印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承办,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主任周艳杰、中国中医院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胡会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栗德林传承工作室栗德林、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宋福印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宋福印、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审/*策划编辑师陈东枢等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由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副院长宋福印博士在深入挖掘、整理历代中医学家学术思想、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思考之后,吸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发挥中医宏观整体的演绎、思维优势,撰写而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阐发前贤理论,首创气血精神辨证理论

    气血精神辨证是在《内经》有关气血精神理论指导下,结合新时代疑难病证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发病规律创立的。该书在对《内经》有关气血精神概念、功能进行整理阐述的基础上,还对《内经》有关气血精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因此确认《内经》奠定了气血精神辨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系统整理了张仲景对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的主要贡献,隋、唐医家的丰功伟绩,宋代医家的重要作用,金、元医家的卓越成就,明、清医家的重大突破等。

    通过以上论述作者认为,中医学各种理论的产生,并非完全立足于哲学式的思维方式和对临床经验的归纳总结。许多重要理论,包括对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的论述,都直接来源于对解剖形态学的观察。其中《内经》关于气血精神辨证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

    2.丰富了中医病因学内容

    传统中医理论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疫疬、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的创立,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病因学内容。气血精神辨证理论认为,血毒、精浊、精淤和痰饮、瘀血一样,虽然属于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同时一旦形成血毒、精浊、精淤之后,又会成为致病因素,在临床上引发一系列临床病证。该书针对血毒、精浊、精淤所致临床病证非常广泛,病情通常也较为严重等特点,依据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系统论述和总结了由血毒、精浊、精淤所造成病证的致病特点、诊断和防治措施,为后世中医深入研究血毒、精浊、精淤病证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补充、发展了奇恒之腑辨证体系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以讨论脏腑病证为核心,主要应用于脏腑病证,它是八纲辨证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病位的确定,是各种辨证理论的基础,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非常复杂,不仅包括脏腑本身的病证,还应该包括奇恒之腑的病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脏腑辨证仅讨论了脏病辨证、腑病辨证以及脏腑兼病辨证,却未能全面深入系统地探讨和概括奇恒之腑病证。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在新时代中医临床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加以补充和完善。气血精神辨证理论正是在传统脏腑辨证理论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奇恒之腑的辨证内容。其中精虚辨证讨论了脑髓亏虚证治、胆精亏虚证治;其中精浊辨证讨论了脑浊证治、髓浊、胆浊证治等内容;精淤辨证讨论了胆精淤阻证治、胞精淤阻证治——输卵管不通(女子胞)等。上述辨证内容加之传统辨证理论和“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之脉络病辨证和形态辨证内容,相互补充有机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发展了脏腑辨证与奇恒之腑辨证内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同时也实现了气血辨证与形态辨证和精神辨证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中医学完整的形神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

    4.充实、完善了精病辨证体系 精病辨证是根据精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分析辨识其所反映的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