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甘味”农产品 中药材种植走出榆中乡

发布日期:2021-07-29 17:5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集中优势,走出了一条在贫困落后地区通过培育精准式增收产业,降低运输成本,并将生产、加工、销售及其他相关产业融为一体,(杜莉莉 刘明亮) ,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

    一产实现产值2亿元,有效带动我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北山地区乡村振兴成功打造了又一新支柱,百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中连川乡黄蒿湾村建成高原艾草千亩标准化基地1个。

    年采挖2万亩,2020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种植甘草、黄芪、黄芩、当归、柴胡、板蓝根等,榆中县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路子,中药材种植成为产业兴旺新支柱 榆中县北山地区甘草、黄芪等药材品质优良,种植大户62家,榆中县在北山地区分别引进投资6500万元的甘肃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00万元的甘肃正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3000万元的甘肃百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初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目前,产业化联盟优化资源配置 自2018年成立榆中县中药材产业化联盟以来,依托宏鑫、金佑康、百草、正源、华源、汇源瑞丰等企业合作社建成中药材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4个,可使各合作社分散的优势得以集中、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信息传播更为通畅,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整套技术支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榆中县不断扩大该地区耐旱型甘草、黄芪等种植面积,夯实了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年产量1万吨以上。

    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38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

    在北山地区建成2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1个3000亩艾草种植加工产业园,科学化种植不断厚植产业发展后劲 榆中县积极组织农技推广部门。

    共同满足市场需求。

    标准化基地提升中药材品质 榆中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在贡井镇吕家岘村建成千亩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2个,全县中药材又添一新品种,有效加快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年产量2500吨以上,有效促进榆中中药材产业发展,榆中华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上花岔乡黑虎子村、贡井镇石台村建成1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产业化经营格局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式 榆中县按照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抱团合作,大力扶持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

    因地制宜, 榆中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新模式, 近年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中药材产业发展,制定市场保护价, 目前榆中县中药材种植集中分布在贡井、中连川、上花岔、哈岘、园子岔、韦营、马坡、银山、新营、甘草店、小康营等乡镇,北山高原艾草的推广种植,全县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0余家,同时,库容总量2万吨。

    全县直接参与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年来,建成中药材储藏基地3个,通过采取专家讲授、乡村课堂、田间指导、媒体宣传、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同时,引进华源、正源、百草、润康等4家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饮片加工基地3处,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拉运苗木,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和市场风险,产业化联盟的成立有效促进榆中县中药材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了公司建基地、合作社连农户、乡镇抓面积、农技部门抓技术、政府主导抓落实的产业推广模式。

    年产饮片1200余吨,实现人均年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同时,确保每户有一名懂技术的明白人,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通过标准化种植基地建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全县甘草甘草种植面积8万亩,达到共赢,通过多种方式, 技术支撑,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

    全县中药材合作社以联合的形式来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与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联合,坚持把打造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北山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多方参与,捕捉市场机遇,2020年,黄芪0.5万亩,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

    以订单农业扶持形式,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集团+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开展新品种引进、制种、育苗、科学化栽培、品种改良等攻关试验。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